人生问题
这段时间看的哲学有西方哲学,佛经,阳明心学,内容比较繁杂艰深,里面的很多概念深入理解都不容易,一下囫囵吞枣看了这么多,其实大部分都流于表面,不求甚解。
本来不应该把现在的想法写出来,因为现在的想法肯定稚嫩、不完善,甚至错漏百出。但是转念一想,成长的过程就是这样的,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,肯定是从不会到会,从稚嫩到游刃有余。
姑且写下这篇拙作,奇文共赏。
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,从演化论的角度来说,有两个生物本能,生存与繁衍。这两个本能让人类的基因得以不断流传下去,从某种角度来说,基因有点像寄生虫,个体是基因的宿主。
但是一个人类个体一旦诞生到这个世界,他便会产生自我意识与自由意志,自由意志与本能的目标不完全重合,比如我们的快乐与痛苦并不完全与生存和繁衍相关联。即使我们满足了生物本能(现在大部分人都能满足),我们也仍然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。
这些烦恼涉及到的就是人生哲学问题,比如我的一生该怎么过,我该怎么跟自己相处,我该怎么跟别人相处。
中国传统哲学,比如儒家、道家,还有佛教哲学,有不少篇幅与人生哲学相关。西方哲学也有,相比而言会少很多,我记忆比较深的是摘自叔本华《附录和补遗》的《人生的智慧》。
早期西方哲学不少部分跟科学相关,后来一步步从哲学里剥离出来成为科学下面的一门门学科,看多了中国的传统哲学,再去看西方哲学,会有很多不适应,甚至觉得此哲学非彼哲学。
相反看佛教哲学的时候,会很有亲切感。一来唐代中国就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,一个成果就是禅宗的《六祖坛经》,到明代,佛教哲学融入到中国传统哲学,于是有了陆王心学;二来佛教哲学跟中国传统哲学类似,不少篇幅都在讨论人生哲学问题。
最近看了这些哲学相关的东西后,我就跃跃欲试,问了自己一个问题“我这一生应该怎么过”?
我想我这一生最大的目标是活得快乐。
那么怎么才能快乐呢?
在生活中,我能一直怀揣着一颗好奇心,不断发现新奇的现象,然后去弄明白背后的原理,我会觉得快乐。我现在也是这么干的,我也的确很快乐、很充实。
在工作中,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才能,我会觉得快乐。这个想法跟一年前有了变化,一年前是觉得“do something”自己会快乐,后来发现如果自己不具备“do something”的能力,那岂不是自己永远不会快乐了?所以换了一个相对切实的目标。
但是现在思维活跃,体力充沛,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,成长很快,我对工作中能否一直发挥出自己全部的才能并不是很乐观。
因为一个人能否发挥自己全部的才能,不仅与自己有关,还与环境有关。比如机遇不好,所在的时代不景气,或者行业不景气,或者所在的公司不景气,或者所在的部门不景气等等。
作为一个小小的个体,这些因素都不可控,不可预料。所以只能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“尽人事,安天命”这种心态来安慰自己的内心。
或者说,可以用儒家的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这种思维方式来应对,机遇好,“兼济天下”,机遇不好,“独善其身”。大概就是顺则入世,舛则出世。
道家和佛教哲学里有不少出世的人生哲学,现在主流价值观来看,可能觉得是落后的、倒退的、不利于时代发展的。但是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,出世的哲学给了我们一个Plan B。
当我们顺风顺水的时候,觉得“人定胜天”,“与天斗,其乐无穷”,这个时候我们应用主流价值观没什么大问题。
但是如果我们有一天栽了个大跟头呢?这个时候再用主流价值观这一套,你可能会自艾自怜,痛苦不堪。如果我们掌握了出世哲学这个设定,即使在不顺的时候,我们也能安慰好自己,如此这般,进退自如。
主流的入世哲学也好,非主流的出世哲学也好,没有对错,只有合适与否。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选择合适的人生哲学。
入世的哲学在现阶段有利于社会发展,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主流价值观,但是有利于社会发展不一定就有利于每个个体的各个人生阶段。
就像生存与繁衍的本能有利于物种的延续,但不一定一直有利于每个个体。